竹山县创新运营模式 探索农村客运发展新路
发布日期:2015-10-12 浏览量:147
自“村村通客车”工程启动以来,竹山县将其作为2015年“十件实事“之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25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100%行政村通客车的目标。该县充分发挥客运企业在农村客运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多种方式整合个体客运经营户,农村客运市场呈良性发展态势。截止目前,40辆公交车、18台班车、200余辆小型客车每天活跃在254个行政村的乡村道路上,47万竹山人民正享受着“村村通”客车带来的出行便利和实惠。
科学规划,创新经营模式
竹山县明确竹山城乡公交客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村村通客车”工程的经营主体,确定了以各乡镇为中心,分区域运行的经营方式,将各乡镇客运站作为客车集散地和经营管理服务点。城乡公交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在宝丰、城关、上庸设立三个农村客运管理站,分别负责管理西部片区、东北部片区、南部片区的通村客运车辆,对现有符合从事农村客运条件的车辆统一纳入竹山城乡公交客运有限责任公司,与公司签订经营管理协议,客运车辆的实际所有权不变,经营者对其拥有的车辆享有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和处置权,依法独立承担民事权利和义务,待经营期满后由公司更新车辆,实行公车公营。
因地制宜,布局运行网络
受客运道路通行能力所限,班线客运及公交客运的覆盖面尚未达到一定水平,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竹山县因地制宜,根据各乡镇客运道路及客运技术设施现状,合理布局“村村通客车”运营网络。
一是公交化客运。以县公交公司为主体,依托城市公交,对242、346等国道、省道干线客流量大、出行需求旺盛、道路条件设施完备、运行距离适中的村,实行财政补贴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开通城乡公交,延伸现有线路;鼓励公交企业服务农村群众。2015年1月,正式开通了城区至擂鼓、城区至溢水、溢水至宝丰、县城至上庸公交线路,至此全县共有公交线路8条,通村线路225条,解决了63个行政村的农民群众交通出行问题。
二是定线定点发班。对人口相对集中、跨乡村集镇较多、群众出行意愿强的乡镇及区域,固定发班地点、发班线路和发班时间,基本实现全县所有乡镇班线客运全覆盖。
三是区域发班。对客流量相对较小、群众出行规律不明显的区域,按照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四统一”要求,在全县分三个片区设立农村客运管理站,实行集中监控,分片管理,以满足群众出行要求。目前,已许可区间客运车辆200台,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四是预约发班。对地处偏远乡村、人口流量小的村,根据区域性和个性化出行需要,在农村客运管理站统一调度下,采用周末班车、节假日班车或约租、电招等方式,目前已解决了楼台、官渡、秦古等乡镇16个村的群众出行问题。
五是包车发班。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群众出行个性化需求,用车群众通过农村客运管理站协商包车出行。
优化服务,规范运营行为
坚持“四方会审”审批制度,不断优化服务,把安全管理、规范运作、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心持续推进。一方面,坚持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严把驾驶员、车辆准入关。所有申请加入“村村通”的面的车辆必须经过所在村、乡镇政府、当地派出所、运管部门和公司的层层审核;所有驾驶员必须经过公安交警事故中队、车管中队、辖区中队、交警大队以及公安治安大队的联合审核。另一方面,严把安全运营关,对所有加入“村村通客车”工程的农村面的车全部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并在宝丰客运站内建设了竹山“村村通”监控管理中心,每天对所有车辆进行跟踪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处理,消除安全隐患。制定了安全管理、责任追究、驾驶员资质、车辆技术标准、安全教育学习、驾驶及监控操作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内容的相关管理制度,印刷成小册发放到每位驾驶员手中。同时,公司实行统一的保险标准,承运人责任险、第三者责任险保险额不低于50万,对按照标准全额投保的车辆发放一定数量的专项补贴,确保通村客车开得通、开得稳、留得住、惠民生。
上一篇 : 再鼓干劲 再创佳绩
下一篇:创文宣传进家入户 传承文明共同努力——亨运集团深入路北社区开展10月份文明劝导周活动